
體育播報11月27日宣 專注中國球員在海外效力情況的博主“Patrick海外君”發布長文,回顧過去的留洋案例,談到了近期國內球員的留洋情況。
博主寫道
最近留洋領域被幾則年輕球員的消息點燃,例如魏祥鑫加盟法甲歐塞爾俱樂部、徐彬牽手英超狼隊俱樂部、還有其他種種真假摻半的傳言,我也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各類消息。坦白地說,我沒有任何可以透漏的“內幕消息”,對此也不感興趣,更不擅長去構想和描繪一個讓人激動的未來,我只能告訴大家歷史,和我從中觀察到的。
畢竟過去近二十年里,類似“留洋喜報”已不是第一次,我們見證過太多“雷聲大、雨點小”的故事。加盟一家知名的歐洲五大聯賽俱樂部,無疑能為球員履歷鍍上一層金光,也能輕易換來無數的贊譽和期盼。但這并非能力飛躍的捷徑,更像是一張進入頂級角斗場(平臺)的入場券。這里的競爭殘酷超乎想象,天賦、持續的努力、合理的職業規劃、可遇不可求的運氣,幾乎缺一不可。
稍稍回顧歷史,我們就能發現從早期的“天才少年”到近年的“中資護航”,年輕球員頂著光環遠赴歐洲簽約一流俱樂部的不在少數,可最終能在一線隊乃至B隊獲得穩定出場機會的幾乎一個都沒有。回國后多數人的職業軌跡,一樣令人唏噓。
試訓火熱而未能加盟的代表有 龍成&陳曉毛(英超利物浦)[1] 、蔣東南(意甲羅馬)[2] 和高華澤(意甲切沃)[3] 等等,當初相關新聞可謂賺足眼球,成功將“天才”的期望根植于許多球迷心中,各種文章時至今日仍在污染中文語料庫。試訓“成功”之外,真正加盟五大聯賽俱樂部的例子也不少:
還記得胥栩嗎?18歲和西甲皇家西班牙人俱樂部簽下職業合同,是西班牙人116年歷史上第一名中國球員。
回過頭看,他算得上是初代網紅球員的代表。留洋之初,地方媒體冠以“四川梅西”稱號并連載多篇[4],充斥著單方面敘述的精彩故事和名人背書,成為各大網站、論壇、社群“二創”和爭論傳播的絕佳素材。胥栩15歲開始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足協注冊踢正式聯賽,18歲和西甲皇家西班牙人俱樂部簽下職業合同,此后發展卻急轉直下。加盟西班牙人后僅出場1次,而后神奇地再次加盟西班牙職業俱樂部格拉納達也無濟于事。回國五年時間里,他僅出戰中甲&中乙聯賽25次,從未有過進球或助攻。如今胥栩已選擇移居西班牙,在加泰羅尼亞純業余聯賽攻城拔寨,重新尋回足球的純粹快樂。
中資入股后的西班牙人首次嘗試以失敗告終,但第二次嘗試同樣不算成功。比起胥栩,張奧凱在加盟前的資質似乎更有跡可循:恒大足校青訓出身,16歲從鄭智手上接過隊長袖標上演中超首秀,但最多稱得上是一塊璞玉。遺憾地是,他在西班牙人未能拿出有說服力的表現,不管是B隊還是外租西丙都沒能證明自己,回國五年后如今效力于家鄉陜西的中冠球隊(第4級別)。
再看近一些的例子——2004級國字號絕對核心何小珂,他在同齡國少時期的得分能力首屈一指,突出表現有目共睹。賽場之外也有“何三百”的稱號,學習成績優異和自律的人設備受稱贊。留洋西班牙后,他在青年榮譽聯賽表現不俗,符合預期。但正當步入職業生涯第一次重要選擇時,他令人意外地直通西乙安道爾FC一線隊。然而現實是,何小珂在西乙未獲任何出場機會,回到中超后依舊出場寥寥,無法拿出有競爭力的表現。盡管21歲的他還有大把時間,但不可否認的是,何小珂如今的處境和展現出的實際能力與當初直接加盟西乙一線隊的規劃相去甚遠。尤其對比隊友的發展路徑,這次轉會可謂一步登天。
讓我們再來看看歐塞爾在此次牽手魏祥鑫之前的兩次嘗試。
綠城青訓出身的鄭杰在2018年加盟歐塞爾,他有過重大傷病史,而且久疏戰陣。加上22歲的年齡,很難說這是一個完全符合競技因素要求的成熟簽約。加盟后,鄭杰未獲任何出場即黯然回國,再無職業賽場記錄,而且再次遭遇大傷早早結束職業生涯。
而頂著頗受爭議的中甲MVP頭銜加盟的季驍宣,有著區別于上述青訓階段球員的特點:在國內職業賽場已證明過自己。這次歐塞爾顯然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相中的是一名相對成熟的25歲球員。不過失算的是,“中資護航”依舊難以跨越中甲到法乙的鴻溝,季驍宣幾乎沒有獲得任何出場機會。回國第一年,他作為一名法乙一線隊海歸,甚至完全無法展現出一名中超成熟球員的能力。即便留洋期間參與法乙球隊的日常訓練和熱身賽,但缺乏正式比賽的弊端顯露無疑,他很快就從職業賽場銷聲匿跡。
細數上述全部案例,一個鮮明的共性是:他們都成功牽手了處于世界足球金字塔頂端的五大聯賽俱樂部(或五大次級一線隊),但在短暫的留洋歲月里,獲得的實際比賽機會屈指可數。更值得玩味的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回國后甚至難以在國內的頂級乃至次級職業聯賽中成為主力,比不上同期國內隊友。這背后的原因,絕非時運不濟所能掩蓋。
部分例子很殘忍地告訴我們要警惕一件事:過早透支的所謂天賦和贊譽,更多時候是一副捧殺的枷鎖。各路媒體、一擁而上的受眾、背后的專業操盤人,共同導演了這一出出戲,落幕之時全身而退,尋找下一個標的,留下球員獨自承受一切。青少年球員的培育有著公認的準則和樸素的價值觀,容不得“揠苗助長”和“好高騖遠”,更不應被異化為拉幫結派的工具。職業球員的發展每一步,應主要建立在前一階段已經證明的、實實在在的比賽能力和表現之上,而不是靠關系、資本或輿論強行“拔高”。
因此,當我們再次為留洋消息歡欣鼓舞時,不妨嘗試將心態放得更稀松平常一些,或許更加有利于長期的關注和球員的發展。簽約的消息,僅僅是一個開始,其宣傳價值大于一切。對于一名以優秀職業球員為目標的年輕球員來說,其競技價值終究是踢出來的,不是球迷爭論出來的。
路難走,但總有人前行。愿這些孩子們能耐得住寂寞,專注于足球場上,用比賽表現去回擊所有聲音。愿未來的留洋故事,能少一些喧囂的泡沫,多一些在綠茵場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實績。倘若未能如愿,也不必氣餒,足球之外有著更加廣闊的人生等著你們去探索。漫漫人生遠不止于足球,何況是一個個花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