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帥還有最后“遺產”,國足新星需要歷練】
卸任已經四個月,背負著無數的質疑與苛責,伊萬科維奇依然心系國足。這位老帥在古稀之年接過國足教鞭,盡管未能率隊在世預賽中取得佳績,但他頂住巨大的壓力完成了球隊的年輕化進程,其提拔的謝文能、拜合拉木、蔣圣龍、胡荷韜、汪士欽、王鈺棟和劉誠宇等人,都將在2030世界杯周期內扮演關鍵角色,這其中以王鈺棟的表現最為引人矚目。
就在國足換成新老換代的同時,亞洲“第二集團”的格局也在發生劇變。當烏茲別克斯坦逐漸組建起龐大的留洋軍團,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隊依靠歸化球員嘗試彎道超車的時候,亞洲賽場的強度今非昔比,而國足的留洋潮卻在此時偃旗息鼓,這些長期征戰中超、中甲的球員似乎已經跟不上亞洲同行的節奏了。
過去兩次世預賽征程,國足的核心球員都有留洋背景,武磊曾在扮演“空中飛人”的情況下奪得賽事金靴,張玉寧離開歐洲多年后依然可以抗衡荷裔后衛,兩人都曾憑一己之力為國足拿下過關鍵勝利(越南&印尼),這與他們在西行期間獲得的提升密不可分。當歸化工程被按下暫停鍵之后,國足在下一個世界杯周期內依然需要留洋球員扛鼎,這樣的重任只能由王鈺棟和劉誠宇來承擔。
以年初的U20亞洲杯為起點,王鈺棟開啟了火箭般的上升勢頭,不僅成為了世預賽期間的焦點球員,浙江俱樂部重點培養的對象,還在東亞杯期間成為了國家隊的絕對核心,身價上漲到150萬歐元(本土球員最高)。可惜的是,王鈺棟在東亞杯期間的表現并未達到預期,他在對陣韓國時出現了抽筋的情況,與望月海輝(身價50萬歐元)的對決時也落于下風。
本賽季,中鋒位置成為上海申花的短板,路易斯-阿蘇埃首秀出彩后便陷入迷失,劉誠宇卻依然難以撼動他的地位,5粒進球的貢獻無法掩蓋其技術和心理層面的缺陷。
頭號球星不敵“日本三隊”中的角色球員,未來中鋒的表現缺乏說服力,這就是國足新生代精英的現狀。當年,楊晨、謝暉、邵佳一和武磊都曾發出留洋要趁早的感慨,王鈺棟和劉誠宇正處于從青年隊向成年隊過渡的關鍵階段,身體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技術層面也具備較大的可塑性和發展潛力,如果能夠在這時前往高水平聯賽中歷練,很容易取得突破,反之則會重現“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
根據國足名宿古廣明披露,王鈺棟的父親曾積極為其聯系德國俱樂部,來自法甲和德甲的球探也曾持續關注浙江新星。五大聯賽的夢想暫時還無法落地,克羅地亞球隊遞來的邀約為王鈺棟打開了新視界。
【學習日韓好榜樣,“小聯賽”起步又如何?】
作為曾出產無數球星的寶藏聯賽,克羅地亞聯賽在歐洲聯賽排行榜上位列第17位,擁有4個歐戰名額,如果可以在這里獲得穩定的出場時間,鍛煉的價值是非同凡響的。王鈺棟錯失旅德機會之后,迅速與浙江俱樂部續下長約,隨后接受采訪時還曾表示要“把中超踢透之后再留洋”,這些都說明去歐洲“小聯賽”發展暫時還不在他的計劃中,這與當下由日韓兩國年輕球員引領的潮流截然不同。
根據德國轉會市場的統計數據,日本的旅歐球員已經超過了450人,韓國的旅歐球員人數也接近百人。在三笘薰、久保建英、李剛仁和金玟哉等五大聯賽明星的光環之下,更多的日本和韓國球員都在歐洲“小聯賽”和低級別賽場打拼,有人選擇在小聯賽中積累足夠多經驗后再闖蕩五大聯賽,有人更是在青訓階段便加入歐洲俱樂部的梯隊。經歷了世紀之交的精英式留洋,如今的日韓留洋潮更顯氣勢磅礴,來自東亞的追夢者正在對歐洲聯賽進行全面滲透。
上賽季,英格蘭三個級別聯賽冠軍球隊中都有日本球員扮演關鍵角色。
受限于市場規模和歷史傳統等因素,K聯賽體系很難給予年輕球員足夠的生存空間,很多韓國小球員在學徒年齡就會來到歐洲,到了成年時風格已經非常歐化,完全適應了海外生活。日本足協則是依靠“三類合同”薪酬體系,鼓勵優秀球員留洋,讓他們接受歐洲足球體系的磨礪。日韓年輕球員從小就習慣了大量比賽和密集賽程,家長也非常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他們樂意從小聯賽和低級別賽場出發,積攢足夠多的經驗后再向大舞臺進發。
依靠出色的表現贏得良好的口碑,日本球員已經在歐洲小聯賽中建立起了“兵站”。
三笘薰、黃喜燦、南野拓實和奧川雅也等人都是從小聯賽走向五大聯賽的明星,他們的經歷或許可以讓王鈺棟心動。當然,日韓球員的留洋選擇也是有傾向性的,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和奧地利聯賽更受青睞,巴爾干地區的“順位”相對靠后,這恰恰是中國球員的機會。
克羅地亞聯賽目前沒有日韓球員的身影,金奎亨和金鉉佑曾效力于薩格勒布迪納摩二隊,前者甚至加盟過克羅地亞第二級別聯賽的伊斯特拉1961隊。可以預見的是,王鈺棟如果能夠來到薩格勒布迪納摩,大概率也將從這支冠軍球隊的預備隊打起。
【中超中甲都有“舒適區”,出國踢球動力不足】
年輕球員尋求留洋,一方面是為了提升競技水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高收入。經歷了金元時代的喧囂之后,中超和中甲俱樂部預算斷崖式下降,球員的薪酬也是嚴重縮水,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推動球員留洋。不過,如今的年輕球員能力不夠突出,欠缺比賽經驗,暫時不具備吸引海外聯賽關注的條件,只能在勤儉持家的國內俱樂部中尋找機會。
世預賽期間,伊萬科維奇的用兵曾備受質疑,老帥多次抱怨國腳在俱樂部的出場時間不足。從依靠申花和國安球員組建“嵌合體”陣容擊敗印度尼西亞和巴林,到后來大量使用來自成都蓉城、上海海港和山東泰山的球員,伊萬科維奇的目光集中在了爭冠集團,對中下游球隊的關注并不多,浙江、青島西海岸、大連英博和重慶銅梁龍已經由本土球員挑大梁了。
自岡田武史時代以來,浙江俱樂部始終堅持深耕本土、注重青訓、技術至上的建隊模式,圍繞年輕球員制定長線戰略。王鈺棟剛簽下長約就得到了“照顧”,汪士欽、劉浩帆、鮑盛鑫、霍深坪和張璦暉等人同樣對俱樂部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從中超俱樂部的絕對主力到歐洲“小聯賽”中的邊緣球員,王鈺棟不僅要承受個人薪水方面的損失,還要面臨隊內地位的巨大落差,這種變化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浙江俱樂部走出了自力更生的路子,大連英博正在依靠年輕球員實現自負盈虧的目標,青島西海岸挑選年輕球員來踐行邵佳一的“重金屬風格”,重慶銅梁龍的青年軍更是已經向各級國字號隊伍輸送了多名球員。當中國足球陷入低谷的時候,這些俱樂部卻展現出了欣欣向榮之態,給人以否極泰來之感。
世預賽結束后,王鈺棟曾表示“要踢透中超之后再留洋,25歲出去也不遲”,這是武磊曾經的職業生涯軌跡,也是很多球員的心聲。當然,不同于金元時代的高曝光率,如今的中超球隊在亞冠賽場上沒有存在感,足協在選擇國家隊熱身對手時又非常謹慎,王鈺棟們并沒有太多展示自己的窗口,一旦錯過了伊萬科維奇遞來的邀約,下一個機會就不知何時能來了。
從中超到歐洲的路越來越窄,未來的留洋潮或將由劉凱源這樣的探險者引領。就像當年的安部裕葵和久保建英一樣,越來越多的國足小將正在進入歐洲俱樂部的青訓體系,以后知后覺的姿態跟上這波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