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籃球資訊10月15日宣 NBA季前賽,開拓者111-118不敵勇士。
楊瀚森本場相較于首戰對陣勇士有所進步,總體表現穩定。他出戰20分11秒,11投4中,三分4中1,得到9分6籃板(籃板季前賽新高)1助攻,出現1失誤4犯規,正負值-12。
賽后,媒體人張佳瑋發文談到了楊瀚森,內容如下:
楊瀚森今天這場不及對國王(的半節14分),但好過對勇士首戰(4分4籃板6犯規)。
打法相對簡潔:高位策應,擋拆順下,遠射;喂西索科上籃。
之前聊過:楊瀚森的好技術高球商vs移動體能弱項,適合搭配首發好好打,亂流突進容易跑砸。今天他對勇士的攻防閱讀,都比第一場清晰。
順便說下楊瀚森的“卡位”。
自夏聯始,楊瀚森籃板不穩,視覺上常被人描述“不卡位”——但本質是:
傳統長人,護筐+卡位往往只能占一個:大洛、希伯特會護筐但籃板少;勒夫抓籃板但護筐不能指望;護筐+卡位兼具如大夢鄧肯大本穆叔都是傳奇。
現代長人還要兼帶延阻(KG、濃眉)甚至換防。
楊瀚森的移動和體能,難以兼顧,多數時候得優先護筐;所以對打法單一的球隊,他可以靠預判,兼顧護筐+籃板;勇士穿插流轉,四面八方都有內切威脅,楊瀚森就得眼觀六路,沒法讓自己站定籃板位了。比如最后蓋掉TJD那個球是很好的護筐,但之后勇士的籃板他沒法兼顧了。
勇士,庫里之外,每個人的籃子都最多中規中矩,殺傷牽制力不足;集體防守不錯,但持球少威脅;霍福德球商極高,但出外線時,終究略慢:他上季在凱爾特人就是“全力打一場,然后中速兩場”的節奏。
波杰和穆迪都更適合替補,只因為前者融入能力強、后者勤勉,所以安在首發。全隊球商都在線,但運動能力——包括威爾-理查德——都還是那樣。所以和之前的想象相符:庫里+吉米之外,一群聰明勤勉但不夠銳利的球員。
庫明加這場的亮點:似乎暫時找到了勇士對他的需求:出球快了,抓籃板了,打得更聰明了——在他最后情緒犯軸之前……